
金庸笔下,张无忌在武当山学太极剑的场景配资第一门户,道破了交易乃至所有技艺的最高境界。
张三丰当众演练剑法,问张无忌“还记得多少”,张无忌从“还记得一小半”到“已然记不清了”,最后说“全忘了”,张三丰却大喜:“好,好,好!这就对了。”
因为太极剑的精髓,从不是招式的死记硬背,而是剑法背后“以柔克刚、随势而动”的本意。
交易也是如此:无数人执着于构建“完美系统”,把进场位、趋势判断、操作手法当成不可更改的招式,结果越用越滞涩;反倒那些能放下所有“招式”,真正跟着市场节奏走的人,才能最快踏上趋势,做到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。
所谓“系统”,本就是对市场的“自我设限”
很多人刚入交易市场,都会陷入一个误区:认为必须有一套固定的“系统”,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。
于是,他们把均线金叉、MACD背离、支撑压力位这些工具,拼成一套“招式清单”——比如均线系统进场必须等“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+成交量放大”,趋势必须是“连续三根阳线确认上升”,出场必须是“跌破20日均线止损”。
他们以为这套“系统”是安全绳,能帮自己避开风险、抓住行情,可事实恰恰相反:系统越具体,限制就越多;对系统越执着,就越容易和市场脱节。
市场从来不是按“公式”运行的。今天让“金叉+放量”生效的行情,明天可能因为突发消息,变成“金叉后直接回调”;今天能靠“跌破均线止损”规避的风险,明天可能因为主力洗盘,变成“止损后立刻反弹”。
你用过去的行情总结出的“系统招式”,面对永远在变化的市场,就像拿着固定的钥匙,去开每天都在换锁芯的门——偶尔能蒙对一次,却迟早会被锁在门外。
更关键的是,“系统思维”会让你养成“对信号不对市场”的习惯。
你不再去看市场本身的强弱:
成交量放大是资金真进场,还是主力在诱多?
均线突破是趋势真形成,还是假突破?
你眼里只有“系统有没有给信号”,只要信号符合,就不管市场实际情绪,硬着头皮进场;只要信号不符合,就算市场趋势已经很明显,也不敢动手。
这不是应对市场,而是用系统给市场“画地为牢”,最终困住的只能是自己。
到最后,你不是在“交易市场”,而是在“交易系统”——你把自己框在预设的条条框框里,市场稍微跳出你的“系统范围”,你就慌了神,要么乱操作,要么错失机会。
“忘招式”不是放弃方法,而是掌握“本质”
张无忌忘了太极剑的招式,不是真的什么都不会了,而是他吃透了“剑招随心意动”的本质——敌人的剑从哪里来,他的剑就往哪里挡;敌人的力道往哪里走,他的力道就往哪里卸。
没有固定招式,却能顺着对手的节奏,化解所有攻击。
交易里的“忘系统”,也是同样的逻辑:不是要你放弃均线、成交量这些工具,更不是瞎买瞎卖,而是要你跳出“工具的固定用法”,抓住市场运行的本质——趋势的核心是资金流向,行情的关键是多空平衡。
你不需要记“必须等5日均线突破才能进场”,而是要懂“均线突破背后,是短期资金开始主导行情”;
你不需要纠结“这算不算上升趋势”,而是要观察“当前市场里,买盘是不是比卖盘强,资金是不是在持续流入”;
你不需要死守“跌破某条线就止损”,而是要判断“当前的下跌,是趋势反转,还是暂时回调”。
工具还是那些工具,但你用它们的逻辑变了:以前是“工具给信号,我就按信号做”,现在是“我用工具看市场,市场是什么样,我就怎么做”。
就像太极剑的“忘招式”,不是丢了剑法,而是把剑法的“意”刻进了心里——不用想“这一招该怎么出”,而是看到市场的“动向”,自然就知道该用什么“动作”应对。
比如,你看到一只股票,连续几天小涨,成交量慢慢放大,突然某天放量大涨,突破了前期高点。
按“系统思维”,你可能会等“回调到5日均线”再进场;但按“随势思维”,你会明白“成交量持续放大,说明资金在不断进场,突破高点是资金共识的体现”,此时直接跟进,反而能更快踏上趋势。
再比如,大盘突然下跌,你的股票也跟着跌。按“系统思维”,你可能会因为“跌破止损位”而割肉。
曾经在2020年的是看过一本书,金融帝国在随机的一书种说的随机的艺术,但按他的“随势思维”,你会看“大盘跌的时候,你的股票有没有放量?盘口有没有大买单在接?同板块的其他股票是不是也在跌?”
如果只是被动跟随大盘,没有主动抛盘,那下跌就是暂时的,没必要盲目止损。
所谓“忘系统”,忘的是“工具的固定用法”,记的是“市场的运行逻辑”。
当你不再执着于“必须怎么做”,而是专注于“市场正在发生什么”,你就不会被招式束缚,能顺着市场的节奏,自然做出最贴合当下的决策。
越“忘得快”,越能跟上趋势的“变化”
交易里最痛苦的,不是没抓住趋势,而是抓住了趋势,却被自己的“系统”拖垮。
很多人明明看到趋势已经形成,却因为“系统没给进场信号”而犹豫,等信号出现时,趋势已经走了一半;还有人明明持有盈利的单子,却因为“系统没给出场信号”而死扛,等趋势反转时,利润全回吐,甚至变成亏损。
图片
就像这2年的黄金,涨势这么猛,也有许多人因为系统的进场严格而踏空,而亏损和被系统拖垮。
问题的根源,就在于“系统是固定的,趋势是动态的”。
趋势的形成、强化、反转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会随着资金、情绪、消息的变化而调整节奏——有时候快,有时候慢;
有时候回调深,有时候回调浅。
你用一套固定的“系统招式”去套动态的趋势,就像用一把固定长度的尺子,去量不断变化的物体,永远会差一点。
而“忘系统”的人,恰恰能跟上这种“变化”。因为他们没有“必须等什么信号”“必须按什么步骤”的执念。
趋势快,他们就快进快出;
趋势慢,他们就耐心持有;
趋势回调,他们看回调的力度决定要不要留;
趋势反转,他们看反转的信号决定要不要走。
就像张无忌学太极剑,忘得越快,越能应对对手的变化——对手用快剑,他就用快招;对手用慢剑,他就用慢招;对手变招,他也跟着变招。
没有固定的招式,却能永远跟上对手的节奏,这才是“踏准趋势”的关键。
很多人觉得“忘系统”很难,其实难的不是“忘”,而是“不敢放下执念”。
他们总觉得“没有系统,就像没有根”,怕自己乱操作。
但实际上,“系统”不是根,“对市场的理解”才是根。
当你通过无数次看盘、复盘,摸透了“资金流向决定趋势,多空平衡决定涨跌”的本质,你就不需要系统来“撑底”——市场的每一个信号,都会变成你决策的依据;趋势的每一次变化,你都能自然跟上。
就像学开车,刚开始要记“方向盘打多少度”“刹车踩多狠”,可等你熟练了,就忘了这些“招式”——看到前面有车,手自然会打方向;看到红灯,脚自然会踩刹车。
不是你忘了规则,是规则变成了你的本能,你不需要刻意去想,就能做出最正确的反应。
交易也是如此:当你不再执着于“系统招式”,而是把“市场逻辑”内化成自己的本能,你就会发现,踏准趋势根本不需要刻意追求——市场往哪里走,你就往哪里跟;
没有固定的方法,却能永远贴合市场,这就是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。
趋势是什么节奏,你就用什么节奏应对。
最后:从“求系统”到“忘系统”,只需要换个视角
交易的最高境界,从来不是“找到最好的系统”,而是“让自己成为最好的'系统’”。
这个“系统”,不是写在纸上的公式,而是刻在你心里的“市场直觉”——这种直觉,不是凭空来的,是你通过无数次观察、总结、验证,对市场运行逻辑的深刻理解。
从“求系统”到“忘系统”,不需要你放弃学习,只需要你换个视角:不要再盯着“工具怎么用”,而是盯着“工具背后的市场是什么样”;不要再执着于“必须怎么做”,而是专注于“市场需要我怎么做”。
当你不再把“进场位”“趋势判断”当成不可更改的“招式”,而是把它们当成观察市场的“窗口”,你就会慢慢放下对系统的执念;
当你不再用系统给市场“设限”,而是跟着市场的节奏自然决策,你就会发现,原来踏准趋势可以这么简单——就像张无忌忘了太极剑的招式,却能一剑破敌;你忘了交易的“系统”,却能稳稳跟上每一波行情。
因为最好的交易,从来不是“用系统打败市场”,而是“忘掉系统,跟着市场走”。
当你做到这一点,市场的趋势,就是你的趋势;市场的节奏,就是你的节奏。随心所欲,不逾矩——这,才是交易的真谛。
林荣,有玲珑心,不喜正途,不愿随流,愿此生,旁门八百,左道三千,担当涉略。一位在路上的交易员——分享我的交易技术和环球交易之旅。官方公众号 林荣微信配资第一门户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恒运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